-
Wan-Jui Wang,“The Legacy of New Wave: Focusing on the case of The Furthest End Awaits.” INContext: Studies in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ism, 4(1), April, 2024. 133–161.
-
王萬睿,〈島影星系:評《台灣電影的新三十二面體》〉,《藝術學研究》第33期,2023.12,頁196-202。
-
王萬睿、孫松榮、王君琦、林松輝,〈圓桌論壇II:台灣電影研究的幽靈狀態〉,《文化研究季刊》第182期,2023.07,頁102-144。
-
王萬睿,〈當反共言情遇上鐵道影像:論台語片《難忘的車站》的互媒性〉,《台灣文學研究學報》36期,2023.4,頁213-245。(THCI第1級)
-
王萬睿,〈致敬侯孝賢的兩種方法:論《天橋上的魔術師》的跨媒介敘事〉,《대만연구 臺灣研究 Taiwan Studies》Vol.21,韓國:韓國外國語大學校臺灣研究中心,2022.12,頁161-176。
-
王萬睿,〈叛逆聲道:《少年吔,安啦!》的後設聽覺裝置〉 ,《Fa電影欣賞》第192期,2022.10,頁88-93。
-
孫松榮、林文淇、林建國、王君琦、黃建宏、張小虹、王萬睿、 江美萱、蔡華臻、于昌民,〈「超越臺灣新電影:影像・事件・思想四十週年」論壇〉 ,《中外文學》478號,2022.9。(THCI第1級)
-
王萬睿,〈冷戰玉女:張美瑤明星形象的生成軌跡〉,《藝術學研究》第28期,2021.6,頁125-159。(THCI第1級)
-
王萬睿,〈默片新聲:論林強《持攝影機的男人》與《台北之晨》的聲音美學〉,《臺灣美術學刊》第118期,臺中:國立臺灣美術館,2020.11。
-
王萬睿,〈《返校》:那些.,我們一起追的電玩電影〉,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季刊》第49期,香港:香港電影評論學會,2020.2,頁2-5。
-
王萬睿,〈太陽花的視線——論新世紀台灣寫實主義影視美學〉,《台灣文學研究學報》第29期,台南:國立台灣文學館,頁89-109。
-
王萬睿,〈港腔台調:鍾孟宏劇情片的香港明星、華語語系雜音與亞際互文性〉,《中國現代文學》第33期,台北:中國現代文學學會,2018.6,頁195-214。
-
王萬睿,〈少無可歸:數位寫實主義、流行歌曲與趙德胤的「歸鄉三部曲」〉,《中外文學》第46卷第1期,台北:國立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,2017.3,頁147-184。(THCI Core)
-
王萬睿,〈數位時代下的影像歸屬:「來美術館郊遊—蔡明亮大展」〉,《博物館與文化》第10期,台北: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,2015.12,頁101-108。
-
王萬睿,〈另類電影史書寫:評李道明《台灣電影歷史辭典》〉,《電影欣賞學刊》第18期,台北:國家電影資料館,2015.1,頁173-175。(THCI)
-
王萬睿,〈微觀電影史:評張靚蓓《凝望.時代:穿越《悲情城市》二十》〉,《藝術學研究》第11期,桃園: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,2012.12,頁145-154。(THCI Core)
-
王萬睿,〈日常生活的美學:重讀侯孝賢的《童.往事》與張作驥的《美麗時光》〉,《電影欣賞學刊》第13期,台北:國家電影資料館,2010,頁48-62。(THCI)
-
王萬睿,〈舞鶴小說的後殖民現象--以「微細的一線香」為例〉,《文學台灣》第40期,高雄:春暉,2002,頁143-154。
-
王萬睿,〈瘋癲、情欲、以及夢境的再創造--試論舞鶴的兩篇小說「悲傷」、「拾骨」〉,《文學台灣》第40期,高雄:春暉,2001,頁132-145。